绍骙论坛-植物与环境互作研讨会专题报告
时 间:2019年11月24日(星期日)下午2:30
地 点:第一实验楼南321报告厅(龙子湖校区)
报告题目:超越“绿色革命”的分子基础
报 告 人:傅向东(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所 研究员)
报告人简介: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2005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6年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研究方向是植物激素与环境互作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发表在 Nature、Nature Genetics、Cell Research和 Current Biology等杂志上。
报告题目:光照对植物早期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
报 告 人:林荣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研究员)
报告人简介: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长,201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6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要从事植物光信号调控与光合作用的研究,相关研究发表在 Science、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杂志上。
报告题目:生物钟与环境适应性调控
报 告 人:徐小冬(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
报告人简介: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2013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5年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从事生物钟与植物生长发育调控研究,相关研究发表在PNAS、Plant Cell等学术期刊上。
报告题目:太谷核不育基因克隆20年
报 告 人:孔秀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
报告人简介: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2014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主要从事小麦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方面的研究,相关研究发表在 Nature、Nature Plant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杂志上。
报告题目:小麦无基因型依赖性转化和基因编辑
报 告 人:叶兴国(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
报告人简介: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小麦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建立及细胞工程和染色体工程育种等研究在PBJ、JXB、 Food Chem、TAG 和Plant Cell Rep等SCI杂志上发表论文4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项、国际专利合作协定(PCT)1项。
报告题目:蓝光受体隐花素调控大豆避荫反应的机制
报 告 人:刘 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
报告人简介: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2014年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8年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环境与大豆发育调控。相关研究发表在Gene&Development、Plant Cell和 Molecular Plant等杂志上。
报告题目:分子生态学实验室中的自然历史
报 告 人:刘 培(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教授)
报告人简介:中国农业大学特聘教授,2009年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领为植物生态互作和生态进化基因组学。在 Science、Current Biology、Plant Cell、Molecular Plant及 Molecular Ecology等学术刊物发表科学论文逾20篇。
报告题目:玉米耐受磷胁迫的分子机制
报 告 人:李文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
报告人简介: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2009年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17年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要从事非编码RNA与玉米养分高效利用的研究。相关研究发表在 Nucleic Acids Research、Molecular Plant、Plant Cell、Plant Physiology等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