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工作 >

两堂两坛 | 格致学术讲堂 中国农业大学于菲菲教授、中国科学院王冰研究员和许操研究员应邀为我校师生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5-04-24 11:31    浏览次数:
       4月21日,由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农学院承办的格致学术讲堂在龙子湖校区举办。本期讲堂邀请中国农业大学于菲菲教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王冰研究员和许操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Mechanistic Insights into Sorghum Adaptation to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的作用机理”和“源-库优化与环境智能作物设计”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农学院矫永庆研究员主持,学校部分师生聆听了学术报告。
于菲菲教授为师生作报告
       于菲菲从高粱研究的重要意义及当前面临的寄生问题引入,详细介绍了缺磷环境促进作物独脚金内酯外排的生理现象和分子机制。同时,通过对耐盐碱调控基因AT1的基因操控,可显著提高作物的活性氧水平和盐碱耐受性。针对高粱有限的遗传和基因组资源以及遗传转化技术的瓶颈问题,构建了一个涵盖“基因组-表达谱-突变库-转化体系”四位一体的综合性研究资源平台,为高粱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与遗传改良育种提供了系统化的工具和数据支持。

王冰研究员为师生作报告
       王冰系统介绍了其团队在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的合成、感知和信号传导方面的最新突破性进展,深入讨论了独脚金内酯受体精准突变及转运蛋白对重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介绍了独脚金内酯在水稻氮素利用和抗寄生杂草方面的应用潜力,为独脚金内酯在农作物改良中的应用提供了范例。
许操研究员为师生作报告
       许操从作物源-库-流对产量的影响方面开始,介绍其团队在番茄和水稻等其它作物中通过基因编辑手段在影响“库”的关键基因敲入热响应关键元件,从而赋予植物智能响应环境的能力,实现“顺境高产逆境稳产”的效果;另外,她还介绍了其团队在适应番茄工厂化、智能化育种和生产的株型等性状设计方面的进展,展现了基础研究赋能应用实际的巨大作用。
       报告结束后,于菲菲等与会专家同我校师生开展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并耐心的解答了大家提出的问题。本次学术报告将基础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应用相结合,内容丰富,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勉励学生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做科研。(文/李慧芳 徐莉萍) 
       人物链接: 
       于菲菲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杰出人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高粱等粮饲作物耐盐碱胁迫应答及品质性状调控机理的研究。在Science、Cell、Science Advances、Nature Plants、Trends in Plant Science、National Science Review、The Plant Cell、Molecular Plant等领域内代表性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授权/申请专利5项,参编著作3部。相关研究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23年“央视国内/国际十大科技新闻进展”及2024年“中关村论坛发布会重大科技成果”。
       王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202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2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促会优秀会员。围绕“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作用机理”开展系统性研究,取得系列原创性成果,阐明了独脚金内酯信号感知的新机制,揭示了独脚金内酯在水稻低氮和低磷响应中的核心功能和作用机理;突破独脚金内酯信号途径研究瓶颈,系统鉴定了独脚金内酯早期响应基因,发现了新型双功能抑制蛋白;揭示了独脚金内酯与其他信号分子协同调控植物的株型及耐逆抗病性的分子机理,为提升作物的产量和环境适应性以及盐碱地综合利用提供了基因资源。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ell、Nature、Innovation、 Mol Plant、Plant Cell、Annu Rev Plant Biol、PNAS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牌、第二届优秀女青年奖,担任JIPB编委、The Innovation 青年编委、The Innovation Life编委以及National Science Review学科编辑组优秀成员。
       许操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研究组长。2012年,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博士;2013~2017,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博士后;20178月至今,中科院遗传发育所, 研究员。2017年入选国家海外人才引进计划、中科院率先行动引才计划,2018年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02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22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2023年入选国家自然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长期从事作物发育环境适应性机理与设计育种研究,近5年主要成果在Cell、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Genetics、Nature Chemical Biology、Nature Plants等杂志发表,相继在作物从头驯化、环境智能设计育种、作物发育编程与环境适应性重编程等新领域取得原创性研究成果,相关成果被Nature、Science等杂志多次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