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熊宇钰)7月24日,教育部公布了《关于批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教师〔2023〕4号),我校叶优良教授主持申报的《基于科技小院的本硕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获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实现了我校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新突破。
为了探索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乡村振兴人才,2012年9月,叶优良教授带领研究生、本科生在河南省禹州市顺店镇康城村建立了河南省第一个科技小院。让学生常驻科技小院,深入生产一线,跨学科、多领域学习,多元化、全产业链培养,提高了学生知农爱农情怀,建立了本硕贯通阶梯式人才培养体系;搭建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产学研平台和校企地多元互动,全过程、多部门检验考核评价机制,确保论文写在科技小院,学位授在田间地头,培养科研能顶天、应用能立地的新时代人才。
11年来,师生们每年有200多天住在“小院”,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发展,先后有27名研究生、151名本科生在科技小院完成毕业论文,到科技小院阶段性入住的学生超过800人。技术服务涵盖了小麦、玉米、花生等15种作物,线上线下结合,累计开展农技培训2000余场次,培养新型农业主体、基层技术骨干1000余人,培训农户、企业技术人员超过500余万人次,技术服务面积达2000万亩以上。师生踊跃参与抗洪抗疫,连续10年开办弘农爱国支教班,每年义务支教留守儿童500人次;开设助农直播平台,帮助村里打造品牌农产品,引领了河南省科技小院建设,有力推动了乡村产业振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学习强国》、《科技日报》、《河南日报》、CCTV-9、CCTV-17等各级各类媒体多次进行报道。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教育部设立的与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并列的最高级别的奖励,是教育领域中唯一的一项国家级奖励。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每4年评选一次,其目的在于奖励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中在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优秀教学成果的集体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