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公告 >

学校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回信精神主题党日活动暨河南农业大学2023年五四青年节研究生座谈会

发布时间:2023-05-05 10:44    浏览次数:
      五四青年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提出殷切期望,并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
  
      5月4日下午,学校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回信精神主题党日活动暨河南农业大学2023年五四青年节研究生座谈会。副校长尚富德出席会议并讲话,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负责人,河南省科技小院联盟负责人,部分科技小院师生参加了会议。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代莉主持会议。
 
副校长尚富德出席会议并讲话
      研究生院院长宋安东首先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他说,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和殷殷重托,如春风化雨激励着我们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接着,介绍了我校科技小院的发展历程。从2012年起,资源与环境学院叶优良教授在禹州建立河南第一个科技小院,开启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2021年,河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牵头成立了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联盟(河南),推动了河南科技小院建设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迈上新台阶。2022年河南农业大学入选全国科技小院建设单位,逐步完善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科技小院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提升科技小院建设管理,确保科技小院人才培养方案高质量实施,本硕博纵向贯通,产学研深度融合,更好地发挥科技小院在人才培养、科技服务等方面的示范作用。
        
研究生院院长宋安东领学习近平总书记回信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代莉领学了习近平“五四”寄语。她说,习总书记给科技小院同学的回信,让我们备受鼓舞,乡村振兴的希望田野,是青年人干事创业的舞台,河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并实践把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在完成知识、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农业高层次人才,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作为农业院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更要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代莉主持会议并领学习近平“五四”寄语 
      河南省科技小院联盟副理事长张红阳谈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时说,深受鼓舞,成效显著;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下一步将做好顶层谋划,务求实效,加大与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合作,发挥科技小院联系农民和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讲政治,提高度,促发展,推动河南省科技小院建设上层次,创一流。
 
河南省科技小院联盟副理事长、校招就办主任张红阳发言 
      研究生院副院长郝四平谈到科技小院说:第一次认识“科技小院”是在2013年到河北省曲周县由中国农业大学建立的第一个“科技小院”,那时就被“走进乡土中国深处”、驻扎在“科技小院”里“自找苦吃”的师生们深深打动。作为高校的一名研究生管理人员,自己将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给科技小院学生的回信精神,研究制定适合“科技小院”模式特点的招生指标分配及人才培养方案,帮助解决“科技小院”遇到的实际问题。
 
研究生院副院长郝四平发言 
      禹州科技小院创始人、资源与环境学院叶优良教授谈到科技小院发展说到:今年是我带领团队老师和学生建立科技小院的第11年,这十多年来,团队老师和学生们,驻扎在生产一线“自找苦吃”,每年有200多天在生产一线,践行“科研教学示范推广紧密结合传技术,政府专家企业农民共同参与保丰收”的初心使命,到田间、进村委、入企业,深入开展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帮助农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开展扶贫支教、疫情防控、抗灾救灾等志愿服务,为祖国的乡村振兴踔厉奋发。我将继续组织科技小院师生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好科技小院,组织更多的老师、学生加入科技小院,让科技小院遍布每一个县,让每个乡村都有我们科技小院服务的农户,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努力拼搏。
禹州科技小院创始人、资源与环境学院叶优良教授发言    
      固始科技小院负责人、动物科技学院教授田亚东发言时说到:作为养殖行业的研究和从业者,自己和学生立足固始科技小院,紧跟行业发展需要,解决行业发展难题,服务养殖企业和养殖大户,为行业发展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人才。
 
固始科技小院负责人、动物科技学院教授田亚东发言 
      开封科技小院负责人、动物科技学院教授陈文发言时谈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鼓舞人心,指明了工作方向。自己将教育引导更多学生入驻科技小院,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为行业发展培养人才、解决难题。
 
开封科技小院负责人、动物科技学院教授陈文发言
      汝阳科技小院负责人、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李瑜教授谈到科技小院发展说到:跟随叶优良老师的脚步,我和学生致力于河南汝阳香菇科技小院的建设和服务工作,在疫情期间也从未间断,始终坚持科技小院建设、科技人才培养、科技志愿服务和“科技小院+”服务模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汝阳基层科技人员、村干部和香菇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培训人员超1000余名,科技助推了汝阳香菇产业发展。
汝阳科技小院负责人、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李瑜教授发言
      郑州科技小院负责人、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孙炳剑发言:郑州草莓科技小院刚刚起步,目前承担郑州及周边地区草莓种植管理技术方面的科技服务,面临着很多难题,这也让我更佩服叶老师和其他科技小院已经具备规模的良好发展势头。科技小院对学生就业有很大帮助。目前,硕士研究生张园园因为表现出色,被郑州圣拜瑞草莓科技有限公司聘为技术总监。
 
郑州科技小院负责人、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孙炳剑发言
       新乡科技小院负责人、资源与环境学院教师赵亚南发言: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的回信后,我十分振奋,深感荣幸。作为河南农业大学的青年教师,我自2017年入职以来,就全程参与了河南科技小院的工作,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学生的各项工作。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正是因为走进了田间地头,学生们吃了一些生活之苦、环境之苦、精神之苦,才对农业农村农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学会了怎么和群众打交道,解决问题。总书记的回信让我备受鼓舞,又深感重担在肩。作为一名农业高校教师,肩负着教育工作、农业农村工作、科技创新工作的多重使命。我们一定谨记总书记的嘱托,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以科技小院为平台,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贡献农大力量。
新乡科技小院负责人、资源与环境学院教师赵亚南发言   
      禹州科技小院负责人、资源与环境学院教师汪洋发言:作为青年教师,我看到总书记的回信非常有感触,坚定了自己驻扎农村生产一线的信念,明确了未来的工作方向。十年来,科技小院走过了很多风风雨雨,我们从睡大通铺开始,通过实际行动帮助农户解决生产问题,逐渐获取农户信任。乡镇领导看到我们的努力,开始主动帮助我们改善硬件设施,企业也开始找到我们,要求建立合作。在坚持中,我们逐渐摸索出既能培养好学生,又能服务好农户,且帮助产业升级的一条道路来。希望有更多的青年师生投身到科技小院来,积极走向农村生产一线,为推动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禹州科技小院负责人、资源与环境学院教师汪洋发言 
      新乡科技小院入驻学生、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胡家钰发言:看到总书记对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子的回信,作为河南科技小院的学子我倍感振奋、倍受鼓舞。总书记在信中说青年人要自找苦吃,新时代中国青年就要有这股精气神。作为青年人在该努力的时候就要努力,该吃苦的时刻就不能躺平,青年作为国家和民族的后备军和生力军,我们就要自找苦吃,苦中作乐。三年的研究生岁月,我在小院的时间远超于在学校的时间,在田间地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我的一大乐趣,同时也是我练就本领的舞台。乘着新时代的东风,我在科技小院的平台上,服务了乡村振兴,也成就了自己。
新乡科技小院入驻学生、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胡家钰发言 
      禹州科技小院入驻学生、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田培雨发言: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禹州人。自己本硕7年中,有一半的时间都在科技小院。硕士期间我有幸获得了中国农技协、学校、学院颁发的多项荣誉,但在我心中份量最重的,是康城村为我颁发的村委会主任助理,这是对我工作的极大认可。我可以骄傲地说我的硕士工作为农业发展作出了贡献,为我的家乡作出了贡献。我们当代青年要牢记总书记嘱托,撸起袖子加油干!
 
禹州科技小院入驻学生、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田培雨发言 
      尚富德作总结讲话。他说,今天是五四运动104周年纪念日,在这个对青年人有着特殊意义的节日,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精神,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这是总书记对科技小院同学们的殷切期望,也是对五四精神的传承,将引领全校青年学生奋发有为、勇毅前行。面对青年师生,尚富德提出了四点希望:一是做有理想的青年。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二是做敢担当的青年。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让伟大的五四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放射更加夺目的光芒。三是做能吃苦的青年。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四是做肯奋斗的青年。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广大青年要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